原创 许靖韵 顺流逆流|专访

 2024-04-08 阅读:262 点赞:605

原标题:许靖韵 顺流逆流|专访

将于10月28日在佛山举行《情歌告白演唱会》的许靖韵,距离她上一次个人演唱会已经时隔四年之久。

(▲许靖韵10月28日在佛山举行「情歌告白演唱会」)

这四年,有接连再上各种不同的综艺节目,有再出一些自己的原创歌,也在自己的平台做过一些翻唱节目……她总是很用力地抓紧各种能够让她有曝光的机会,能「被人看到」才会因此「被人喜欢」,「有曝光」才会更多「被讨论」,哪怕是「被讨厌」。有时候,或许就像她那首《被讨厌的勇气》里唱的一样,「请喜爱你的疮疤/应付旁人残忍丑化/挑剔讽刺 你当做冷笑话」,接受被讨厌是每个歌手的必修课,许靖韵必须要慢慢接受这些声音。

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也是在音乐圈想要往外走的运营逻辑,许靖韵在参加《创造101》后尝到过一阵被很多人喜欢和讨论的甜头。但命运会发生怎样的转折,突然的被关注,以及节目落幕后的路该怎么走,许靖韵尚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她只会努力地把每个舞台都完成得特别漂亮。顺流逆流,高山低谷,都是她人生需要面对的。

但努力会有好结果吗,努力能换来好运吗?许靖韵直言:不是。「这个行业光努力是没有用的,但我始终觉得有舞台就该努力,即使我努力没有成绩,但大家能看到我的诚意,看到我有努力就好。成绩在这个行业很多时候是没办法控制的,我自己也没有把成绩放到最重要。确实每个人都会想拿冠军,但你心里要这样想,就必须努力去争取。我这些年的心态比较微妙,觉得既然没办法控制结果,那你就要百分之一百去努力,每个舞台不留遗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这种态度的揭示,某种程度也成了她歌手棱角的一部分。

而聊到今年的规划时,许靖韵又提到自己今年已经30岁,这是许靖韵出道时给自己定下的界限——「要是30岁都不成功,就真要考虑转行了!」。所以,当她今年以步入30岁的姿态出现在《乘风2023》时,“30”都不只是要再次自我证明,而是不管赛程多远,她都要在人生新阶段里更自如、更坦然,重新定义自己,而不是全然接受其他人情绪输出的评价。

这十年,从默默无名到被更多人认识,从浪潮退去到重振自我,许靖韵的人生很像一部「励志史」。然“励志”的背后,从来不一定是传奇,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由此实现人生逆袭。“励志”的当下,还要接受无常,坦然面对人生无数顺流逆流,拥抱下一段音乐旅途的可能性。

以下是她的自述:

01

我是2010年进入的这个行业,2013年正式出道。

很多人留意到我2010年进公司后有三年都没有出道,是因为那个时候我还在读中学。当时中五考完,在香港有个会考(现在是DSE),是那种很紧张的考试。会考完之后,我就在那个暑假参加了英皇的比赛。

再往前,在我中学四年级的时候曾签过一家公司,当时在那个公司只是做幕后写歌。那两年太忙了,我一个作品都没有,所以在暑假跟上一家公司解约后,刚好我妈妈在广告上看到英皇的比赛,我就去了。算是歪打正着,因为在那之前我都没有想过做幕前。

虽然没想过做专业歌手,但我一直喜欢唱歌和音乐,从中学开始一直有参加很多比赛,刚开始唱美声,唱了两年但没有什么进步,加上我自己又比较喜欢POP,就转换了歌曲路线往流行的方向去了。到2010年正好有空,便去参加了英皇这个比赛。我当时参加英皇的比赛没有想太多,也没有给自己太大的预期。这一点,可能和我中学时就很清晰的职业目标有一定关系,就是我长大之后是要做金融的,我没有想过做歌手,尽管我非常喜欢唱歌。但也许是天意,大概在17岁这年,我非常幸运地通过比赛签约到了英皇做歌手。

签约英皇之后,我正好处在中学功课很忙的阶段,那时候中期还有一个A-level。当时的香港乐坛好像进入了一个转折点,歌手没有很赚钱,做明星没有很赚钱,虽然我当时真的很喜欢唱歌,但没有说一定要把它变成职业,可能也是那个时候做歌手这个职业对我太遥远吧。而且我本身就是小康家庭,如果放弃读书,all in职业歌手风险对我来说有点太大,和公司商量之后决定还是不想放弃学业,公司也支持了我的决定,所以当时就继续去读书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真的很喜欢读书,很变态,我妈也会觉得我这个人很奇怪。我是会疯狂读书的一个人,我会想考会要拿到满分直接上大学,因为完成大学学业是自己一直以来肯定要想完成的心愿。

所以现在回想起来那两三年的时间,挺好笑的,我读中学还穿着校服。那时英皇对面就是学校,我放学都会过来,每天回来就会去练歌,每天的课余活动也是回来练歌。当然,我也帮很多歌手唱过DEMO、和音,那两年我的课余活动基本都在录音室。对我来说,那三年是很重要的,因为还做不了歌手,那三年有在不断的打击到我。

成为职业歌手并非我想象的容易,我遇到了唱歌以来第一个瓶颈——咬字发音。因为广东话有很多懒音,平时自己没有觉得很明显,但一进录音棚你会发现很多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出来。因为那个时候还在学校,同学也不会在意你有没有懒音,所以我刚进公司的时候,我会觉得你们有这么夸张吗?很多懒音,我同学都听不出来,我就在想“你的歌不就是放给我们同辈的人听吗,大家都没有听出来好像也没什么关系”。但是从专业人士的角度说,就会觉得不行。我当时为了纠正懒音,夸张到要去见医生、去见语言治疗师。我当时还在箍牙,很多发音都很夸张,说话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但是后来发现了,如果没有懒音的话,你表达的感情确实会不一样。因为你有懒音,你会觉得不想听,我自己都不想听,因为听不清他唱什么。你听陈奕迅,他就是我们大家的指标,因为他的咬字非常清楚,你会觉得很好听,很有感情。而且广东话的金曲,咬字非常重要。所以虽然我当时不懂,但跟随公司的意思,我特意去参加了朗诵班,每天放学就去见朗诵的老师,所以那两年把我所有的广东话咬字重新调了一遍。

整整三年时间,我基本是在录音室度过的。很多制作人都觉得我还没有做好成为一名出道歌手的准备,所以我当时做了很多幕后的工作。我记得有一两首歌是我唱DEMO,当时我很喜欢,那时就跟制作人说如果这首歌能给我就好了,但是没有办法,已经是有歌手定好了那首歌。这三年都还在读书,当初签约做歌手的心也没有特别的大,但经过这三年,尤其是一直在录音棚帮其他歌手录Demo、唱和音的时候,这个“心”越来越大了,我想做一个歌手,我想拥有自己的唱片,我想拥有自己的歌,这个心态越来越明确。到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当我觉得自己现场已经足够可以出道的时候,我想我一定要成功出道做歌手。

突然有一天,我就鼓足勇气跟公司说,「我已经进了大学,圆了其中一个梦。我现在还想实现另一个梦,就是做歌手。」当时大概是19岁,公司也觉得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专业训练和准备,做一名专业歌手出道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所以支持我大胆去尝试。

02

2013年正式出道,我推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张个人唱片《Angela》。

(▲许靖韵2013年推出第一张个人唱片《Angela》)

但出道做歌手是辛苦的,这张专辑推出的时候,是我大学时期睡觉睡得最少的时候,现在也在慢慢一点一点把睡觉的时间补回来。当时每天只睡3,4个小时,放学要练歌,我还有很多Part Time Jobs。那时候在读大学,因为做新人真的不挣钱,而且要花钱的太多了,所以和同期出道的很多新人,包括有一次我在回浸会大学的校巴碰到了J.Arie雷深如,我们差不多都是同时侯一起去教钢琴,然后补习,我们有很多的Part Time Jobs。

尤其是做“新人”,一切都是挑战。我以前对穿衣服没概念,当时不会化妆、不会弄头发、对于打扮统统都不会,所以我大部分的工资都用来Styling上,而我也要去做很多Part Time Jobs维持我读书。我家庭的环境是需要自己去付自己学费的,所以大学四年我都是睡三个小时就去打工,做各种的工作去付我自己的学费,然后挣钱追梦。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不希望家人觉得做歌手很穷,我不会问他们要钱。

13年7月推出了我的第一首派台歌《下个他》,但我的第一首歌是没有派台过的《嫌疑人》。在我进公司的第二年就有了这个DEMO,当时这个DEMO还没有人买,但我又很喜欢,唱DEMO的时候就很喜欢,我就跟公司说这首歌可以留给我。所以这首歌是我专辑里录的第一首歌,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虽然出的第一首歌是《下个他》,但这首已经给我差不多Hold了两三年。它是一个住在香港的外国人写的,所以你也可以看到他的名字是英文John Laudon,这也是当时专辑第一首要的歌。那时候跟公司说我非常想要出道,就开始陆续收一些DEMO回来,这是其中一首。

其他的歌也差不多时间,《纯属误会》比较早,应该是第二、第三首收回来确认的歌。但这首歌很好笑,就是我不知道原来DEMO是这样的——第一首歌是英文,第二首《纯属误会》是首泰文歌,我就觉得原来歌手是这个样子,他们歌曲的DEMO原来可以是不同语言。

还有一首《仍未心死》,和农夫合作我也觉得很奇怪。那时候我有跟我的制作人徐浩Terry聊天,那时候我就说自己好喜欢农夫,他是我中学的回忆,我好想跟农夫合作,虽然我的风格跟他们完全不一样。当时正好徐浩跟C君认识,就说他有帮人填词,我们不如找他填一下词。当时觉得可能不行,但试一试之后又觉得还不错,填完第一首《仍未心死》,之后又找他填了第二首《不如告白》,两首歌的时间挨得很近。那时候就觉得C君填情歌真的还不错。那《不如告白》也是Terry做,就又找到他,自己和农夫又有合作了!

后来又陆陆续续录了其他一些歌,我觉得自己还挺幸运的。因为这个专辑虽然录了几年我才真正正式出道,对我来说等了很久。不过很幸运,因为当时还小,我可以在19岁拥有自己的第一张专辑,所以那三年的过程都很值得。没有那三年的话,我不会有这么扎实的基本功。

03

推出第二张《R U OK?》的时候,正好经历了当时香港流行乐坛的一个风潮转变——因为一张专辑Plug出来的歌可能只有三首,后面有些歌会很浪费,当时我同公司的同事商议就觉得说要不然转EP吧,歌曲可以都是都是Plug Songs。如果是大碟,很多歌可能只能是Sidetrack。而且因为当时第一张专辑没热度,公司站在Commercial的角度就会觉得要不少一点歌,你也可以出专辑,里面的歌都可以派台。所以当时转到EP的时候,我是觉得没有关系,也是一张“专辑”,只要可以更多的歌曲被人听到。

(▲许靖韵2014年推出第二张个人唱片《R U OK?》)

但非常不幸的是,尽管前两张专辑都是一年一出,但市场反应不太理想,没多少人认识,甚至我很多大学同学都不知道我在做歌手这个行业。可能真的因为当时还不懂这个行业,比较空白,那时侯我很听话,我也不知道歌手要做什么,很多都是被安排,是“摸石头过河”的状态。所以更多时候就是他们觉得哪首歌比较好,我们就去录,歌词什么的都不够太大胆。

到第三年年头的时候,大家坐下来聊到了我要不要停一年,双方各自想想未来的路,我也真的到第三张专辑推出之前停了一年时间完全没发歌。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毕业,大家觉得你可以想想还要不要继续做音乐。流行乐坛很现实,第三年的时候真的就暂停了,我也想了很多。我当时感觉到自己可能赚不到钱,在那时把头发都剪短了,我开始想要不要毕业之后去做金融——因为我那时都差不多要毕业了,就有去想这些问题。

后来能发到这张专辑《大个之后》,我在很多访问里都有说,要谢谢罗力威,没有他就没有这张专辑,这首歌也是这张专辑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一首。因为他那时真的很红,而且他刚从比赛出来。他签进公司时我们就认识了,当时是因为音乐人伍仲衡的关系,我们因缘分就认识了。那年我真的很想放弃,也是那一年我自己开始去创作,那时觉得前两张专辑好像都没有自己写歌,但我对于创作又是有很大的兴趣的。所以当第三年公司说可能要停一下的时候,我就写了很多歌,大概可能每两三个月就会拿一堆自己写的DEMO来公司开会,说我想要出。但可能我的创作还没有很成熟,所以一直没发出来。

(▲许靖韵、罗力威合照)

之所以会有《蝴蝶》这首歌,也是因为我们当时常常在Studio呆着,这首歌是有一天我们一起在创作,他一直在我旁边写这首歌。那写完之后,这首歌的DEMO歌词本来是我自己填的,后来因为其他原因没用上。不过有这张专辑的原因,便是因为罗力威帮我写了《蝴蝶》。公司觉得很有趣,他们很惊讶为什么这两个人会一起创作,也因为他的帮忙给多了我一次机会让我可以发第三张专辑,这首歌自有它的价值。在停的那一年我们就已经把这首歌已经录了,但第三年也没有发,因为后来当时的CEO吴雨大哥和浸会大学,刚好是我读的大学有一个合作,要推广那个学校。正好我们公司有一个读浸会的学生,也就是我,然后就开启了这张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专辑《大个之后》。

(▲许靖韵2016年推出第三张唱片《大个之后》)

因为《蝴蝶》早在专辑开始前就录好了,公司觉得录好不如直接放到这个Project里面,就不单独出了。于是,这个专辑也是我跟浸会大学的同学,由他们为我做Marketing,他们为我做了一整年的Marketing。我Youtube Channel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的——那时候开了许靖韵的Youtube Channel,是我自己的名字。

我们在那一年几乎每周都去做Busking、做直播,然后拍视频,由浸会大学的同学帮我做Marketing。当时录音的时候也很有趣,因为像是做一个大学的Project,我们每个星期都会开会,我们每首歌的Demo、歌词都是我们自己找填词人来聊。虽然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没得到自己心目中最想要的,但《大个之后》这张专辑的名字就是因为当时整首歌的主题是说毕业之后要如何如何,长大之后要如何如何,就整张专辑的中心都是围绕“毕业之后”。

这样的日子一年之后就结束了,跟同学的合作关系也结束了,大家毕业之后各奔东西,他们要去找其他工作,所以整个项目就完了。我至今还会回想起当时我们每个星期都像同学一样,像大学生一样去开会。但到2017年好像又掉进那个“要不要转行”的漩涡,因为我毕业了,而且发了三张专辑都没什么成绩。

当时我们《大个之后》的Press Con是在浸会大学做的,那时候是我们自己的同学去安排。当时并没有Project去做一个Press Con,就咨询了学校问可不可以借最多人流的一个地方去做这样一个Press Con。在Press Con结束之后,我们又在浸会大学做了一场两小时的Busking,结果那一天都没有人看,没有人停下来。我努力告诉自己没关系,但内心真的很灰心。

那时候是二十三、二十四的年纪,我真的很纠结,又再开始要考虑转行。因为前三张专辑都是一半一半,一边读书一边做音乐,并没有全心投入来做歌手。我就在想如果我当时没有读书,如果我把读书这件事完全放下,我再给自己一整年完完全全做音乐,我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成绩呢?如果我100%投入这个行业,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

但不可否认,那一年对我很重要,是个转折点。如果没有这一年就不会有我后来做小背心,当时我用的名字还是许靖韵。我也在这时候下定决定再给自己一年时间去闯,如果一年时间还过得去就不用转行。那时心里的极限是30岁,之前都可以再搏一搏。当时想着不如给自己一年时间,完全什么都不干,只做音乐。

04

2017年,我在工厦里面租了一个Studio,开始了小背心,我需要一个地方给自己录视频、剪视频。

(▲许靖韵化身“小背心”重新出发)

当时觉得许靖韵这个名字的Youtube Channel没人看,不如就开一个完全没人认识我的频道,从零开始、重新出发。先是发了几首翻唱,公司都觉得小背心的Channel比许靖韵可能更好,后来我们就开始专注做小背心,完全把过去的自己忘掉。

这一年对我而言很珍贵,因为完全像“精神分裂”一样的,经常要切换两种不同身份。后来一个人做不了,大家又帮我一起做直播。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一个星期可能发2-3个视频,还要开直播,量蛮大的,之后公司新来了一个团队帮我一起做,就这样做了一年的时间。

(▲许靖韵2017年11月在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举行人生第一场音乐会)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想着要宣传专辑,抱着没有任何宣传目的的打算,没有专辑也没有新歌,单纯就是自己唱歌,分享爱音乐的感觉。到一年的时候,大家可能觉得差不多是时候摘下自己的面具了,就有了我人生中第一场演唱会。

05

参加《创造101》之前,我报名过很多节目。有一段时间我很疯狂,会在微博上自己找导演说我想要去你这个节目,然后问我能来Casting吗?那时候正好《天籁之战》的导演刚好在微博上给我发私信,我就说自己想去。当然,那时还有一个《梦想的声音》我也有去,但因为两个类别太一样,两个电视台不能同时参加,所以就去了《天籁之战》。那是我第一个,也是我自己Casting的节目。但那时候声音状态不是太好,到时候跟“小背心”、演唱会叠在一起,不算是我最好的状态。

(▲许靖韵参加《天籁之战》)

到后来参加这档节目,还是因为我内地的经纪人感觉我很有心,想要参加不同的节目,“101”是他打电话告诉我说有一个节目韩国买回来的节目《PRODUCE 101》,但在中国没有做过,问我要不要去试一下。

去之前我曾有过纠结,一次是因为我自己很喜欢韩国的《PRODUCE 101》,但我不会跳舞,我就想着试一下,为了它去学跳舞,为了它去Casting,为了它可以准备很多。另一次就是去“101”大概Casting了四五次之后,很多遍反复反复才进到这个节目,但成功之后我又很纠结。因为那时候在“小背心”有一点起色的时候突然去内地呆四个月,还要没收手机,而且不是做一两集就回来。四个月的断更,对于“小背心“这个项目来说,基本就是结束了,我必须要跟小背心Say Goodbye了,那一两年的努力心血就要付之东流,我又特别纠结了。

(▲许靖韵参加《创造101》)

两个我都很喜欢,不过后来觉得还是要搏一搏,因为内地的舞台可能会有更多可能性。既然没试过,青春还是要搏一下,我没多想就去了。去了之后,我真的觉得每个阶段都是缘分,也是种幸运。因为当时这个节目从来在中国没有做过,我们都没想到过这节目会这么热。因为当时在里面我们都没手机,我们都不知道这节目这么火。突然就“爆”了,突然被更多人认识了,我觉得好幸运,就像是之前一切的努力都是在为现在做准备,好像一路走来都有幸运的眷顾。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舞台是在节目里演唱的《K歌之王》。当时突然有一天导演组告诉大家说总决赛可以有一分钟时间自由发挥的歌,那时候我就说我要选唱广东歌,因为我整个节目都没有唱广东歌,我都快忘记广东歌怎么唱了。四个月没唱,我就说我一定要唱广东歌。本来觉得《下一站天后》也很好,但《下一站天后》我唱起来觉得不是太适合,我就选了《K歌之王》,这首歌我想唱很久了,而且我觉得《K歌之王》是一首很能代表广东歌经典的歌曲,所以我就选择了这首歌。因为我很久没唱广东歌,终于可以唱,所以那一天唱得很爽,很过瘾,很有自信。

因为这个节目,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也收到了很多肯定,来自大家的肯定,来自人气的肯定,是你们让我觉得我可以,是你们带给了我自信,这也是大家在内地正式认识我的节目了。

我还记得上一年,“101”前一年我去了一个内地商演,那时候内地没人认识我。那个商演的Agent很有心,他对我很好,他为我去买了几个粉丝,他掏钱出来买,灯牌都是Agent自己定的。然后当时为什么我知道他是买的了,就邀请几个路人为我举牌,但那几个人根本不知道我是谁。后来找我拍照的时候,他们名字都没有说出来,我就知道Agent为我找了路人举牌。我那时候很惨,连那几个人都不认识我。后来“101”我就发现很多人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为我举牌,为我参加活动,我觉得很感动,因为他们是因为喜欢我,主动为我来而来,而不是说谁把他硬拉进来的。

这些,是我曾经完全没有想过的,我当时真的很惊讶。而且我那时候的穿搭很烂,我都不知道有人为我送飞机。我平时是很追求舒服的那种人,我朋友那时会特意发截图给我说,你这样穿得也太难看了吧,因为我当时真的没想到过还有人为我送飞机、送高铁,所以真的很惊讶。后来重新把各种想法调整过来后,觉得还是不能穿得太随意。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意识到做艺人需要兼顾更多东西,你出门要想着穿什么——以前我出门就穿个运动裤去机场,现在我真的无论什么时候去机场都会好好打扮一下。因为得来不容易,所以我更要特别珍惜每一次跟他们见面的机会。大家珍惜每一次与我见面的机会,也让我变得更好了。

我很喜欢大家,大家帮我拍照拍得都很好看,我很开心。我现在穿搭都会很开心,美美的出门,我相信每个女生都希望自己出门的时候是美的。既然有这个机会,我不如就好好打扮一下,现在可能还会把以前没打扮的时候补回来,我很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好看。

(▲许靖韵自弹自唱《When I Was Your Man》)

后来我认识林家谦也是“101”那一年,但他那个时候还没有出道。我认识他是在《创造101》结束后回来香港,因为我跟他是同一个唱歌老师,有一次我唱歌老师的生日,一起吃饭的时候认识了他。当时他帮JW写了一首非常好听的《矛盾一生》,他也还在打其他的工,那时候没有做幕前。刚和他认识不久,我就在聊天的时候问他可不可以帮我写首歌。而他帮我写的《原来我们都一样》,是因为我“101”那个初舞台《When I Was Your Man》他才有了这个想法,他对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首歌。

06

我在那几年上过很多节目,包括很多竞技性节目,有时候名次并不是太好。

其实我是一个很有胜负心的人,是那种什么都想要做第一。我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前三名,要做最好的那一个,所以读书时的心态也有影响到现在。当然,这个行业跟读书真的完全不一样,读书可以靠努力拿到第一,这个行业光是努力不行的,你没有观众缘,你没有运气,你就不会得第一。我前三张专辑发完有一点灰心,因为我很努力,但没有用。这个行业很多因素要靠运气和观众缘。你的歌也要靠它的运气,有它的命运。

(▲许靖韵参加《歌手2019》)

但那时我已经出道了四五年,我需要调整心态,我始终觉得有舞台就该努力,即使我努力没有成绩,但大家能看到我的诚意,看到我有努力就好。成绩在这个行业很多时候是没办法控制的,我自己也没有把成绩放到最重要。确实每个人都会想拿冠军,但你心里要这样想,就必须努力去争取。我这些年的心态比较微妙,觉得既然没办法控制结果,那你就要百分之一百去努力,每个舞台不留遗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因此,能上到一些综艺,留下不少舞台和作品,可以让更多人继续认识我,我就是幸运的。

尤其是到2017年之后,我自己对音乐有了很多新的感悟,觉得需要把更成熟的东西拿出来,已经做的专辑还不够。

那大家很多时候听我前两张专辑的时候,声音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会感觉我在这个专辑里变了声一样。我觉得很大一部分是我的心态问题,当时那两张专辑的心态比较绷紧,很紧张,我那时进录音室我都是很害怕。我觉得要进步,我很害怕,我会睡不着……当时真的很夸张,我在录音室的问题太多了,我进入社会很恐惧。前两张专辑的时候,我录一首歌可能录7天都没有录好,我都是完全听制作人的,他们要我怎么唱我就怎么唱,他们说什么我就做什么,没有很多自己对于唱歌和声音的想法。

到第三张专辑的时候,我就录得很开心,心态不一样了。我那时候开始注重自己的感觉,会想要更多自己的表达,想要大家听到我的声音,我要把它放出来。后来可能录音就两天,一共加起来五六个小时差不多就能录好。现在我进录音室之前一定会想好我要怎么去唱,要怎么去表达,我很清楚这首歌该怎么去唱。

我那时候也觉得自己应该是要创作了,但还没有想到创作的方向。因为音乐人需要把自己的想法放进去,一首歌肯定要有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想法,才是一首歌。因为ART艺术,是需要有自己的灵魂在。虽然说这些歌没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可能在越来越多的歌曲里需要有自己真实的想法。接下来的两张里,我可以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去做专辑,自己创作的部分也越来越多,我开始希望更多歌都是自己写的。我的电脑里面随时可以拿出来很多歌,有很多我还没有发的DEMO。像《我们都错》,那些都是以前的创作。因为我自己平时都有一直在写歌,我就把它们放在电脑里面,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第四张专辑《My 25》里,会比较多国语歌,因为当时“101”出来了。另外一首《事与愿违》是我在2017年创作的歌,它比《小背心》还要更早。我那一年写了很多歌,这是发出来的第一首创作的歌。当然,那时候我写的很多歌,都还没有用得上,但因为有了“101”,我觉得应该要发出来一些自己创作的歌,就从2017年创作的DEMO里挑选了很多出来,他们选上了这首歌,我非常开心。

(▲许靖韵2019年推出第四张唱片《MY 25》)

到后来推出的第五张专辑《Step Forward》,我有参与比较多。

有时候写歌会越写很像、风格很像,我便会去找我的好朋友帮我创作,比如那时候就找到了林奕匡,有了《别为我好》。而另一首《我们都错》也写了很久。那时候收到一个任务,是一个电视剧的主题曲。比较好笑的是,他们制作人有给我发一些Reference,当时的参考是TVB的《越难越爱》,他们会给我发这些歌曲说你参考这个来写就ok了,我就大概知道是什么风格了,于是就从我电脑里面、从DEMO里面把风格很像的歌曲挑出来。那时候我甚至为了电视剧专门写了一首,但没选上,现在还在电脑里,他们觉得不太像主题曲。他们从我其他DEMO里面挑了《我们都错》,《我们都错》并不是特意为它写的,但选到这首歌,我也重新做了编曲、在上面改动不少,改到他们觉得够主题曲的感觉。因为这首歌本来是写得很慢的,后来又加快改了一些,变成了现在主题曲的感觉。

可能之后有一些歌,我都会再从我的电脑里面挑出来,因为有一些我自己写了很喜欢的歌,但都没有用到,我希望这些歌可以发出来,都能被用到。

(▲许靖韵2021年推出第五张唱片《Step Forward》)

关于新专辑的部分,本来今年是有这个计划的,但可能时间赶不上。因为《乘风2023》那几个月的时间,很多计划都往后挪了一些。

会有一首林若宁填词的新歌《偷东西的女孩》,10月初发出来;会有一首还没发的快歌,我蛮想让大家看到不同的我。

而说到专辑,我觉得在这个年代更像一个礼物,所以会希望可以好好准备一下这份礼物。我现在的心态不会太着急,我不会为了出专辑而出,希望里面的歌都是我精心准备好的。

07

翻唱带来的流量和存在的问题,我自己都是知道的。

我做《今晚唱饮歌》的时候,有很多翻唱,每一期都有翻唱很多别人的歌。有段时间唱到我都会跟同事说,我觉得自己现在是一个“唱歌机器”,我没有感情了,我们已经没有感情了,我觉得自己麻木了。但有时候你又会很矛盾,这些翻唱带给了你流量,但它又给不了你辨识度,只是它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给到你很多关注,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今晚唱饮歌》对我而言,它让很多其他的朋友认识到我,在街上他们会说很喜欢你的《今晚唱饮歌》,但这个节目就是翻唱。我记得我们在《今晚唱饮歌》中间一期,有试过把《蝴蝶》放进去,就《蝴蝶》这首在其中一期,大家听到这首歌都说很好听,在下面留言问“有人知道原唱是谁吗”,其实这首歌是我的。我很喜欢这种感觉,大家可以重新认识我以前的歌。

当然,更多时候我自己又会觉得很矛盾,到底要不要做这件事。这些歌能让你在短时间内被更多人认识,但原唱你可能要等好多首歌才能有一首大火,翻唱就可以。因为本来翻唱的歌已经够火了,你再火的机会和速度就会更快,所以有时候很矛盾我到底要不要做。我思考了很多,中间也停下来过1-2年。我们现在在录新的节目,但方向可能会有一点点调整。

我这两年也看过一些评论,我以前是完全不看Comments的,我现在已经完全能背出很多的Title。某平台我都刷到过很多次“许靖韵为什么不能大火”,种种的原因他们帮我分析得特别好,他们说得头头是道:「她声音没有特色」,「她没有辨识度」,「她没有自己大火的歌」,然后「她翻唱很多」……我都已经能完全背出来了,我很想留言说谢谢大家,我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以我这两年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多一点自己原创的歌,原创的歌就是自己的歌,不是说我一定要去写,但我得有自己的歌多一些,因为现在翻唱的幅度比我原唱的幅度太多了。

现在我们在录一个新的节目,会有一个全新的女生乐队一起。跟之前不太一样,我们这次没有请嘉宾,我是C位。我们这次全新的节目,还蛮令人兴奋的。我们一想到一个星期内我们找好乐队去做这个事情,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感觉。因为你看像香港乐坛好像很少全女的乐队,全男的有,但全女班很少。但我们没有说要出道,我们做这个节目就是想找一个全女班乐队一起玩一下,想要在节目上呈现一个“全女”的感觉。

而演唱的歌曲,可能每一期我们都会说:首先,一期不能翻唱太多,如果太多我也会唱到没感情,大家听着也觉得没感情。然后,每一期都希望可以把一些自己以前的“沧海遗珠”放到我们的新节目里,想跟大家说其实我演唱的歌也有很多,让大家可以重新认识一下我自己的歌。我希望在节目里翻唱和原唱的歌中间有一个平衡,我希望自己可以多发原创的歌,有一个规律就是一定不能太慢,两三个月可以发一首新歌是最好的。

08

出道以来我推出过很多情歌,其中一个原因是情歌确实会比较好卖。

像我自己,我自己很喜欢《被讨厌的勇气》,这是林若宁的歌词,今年我也找到林若宁帮我填词,这是很正面的歌。但有时候市场会喜欢《别为我好》多一点,我觉得都很好,大家有不同喜好是很正常的事。

在情歌的表达上,我很有信心,它对我而言是不陌生的,我自己很喜欢,所以我不会抗拒做情歌,情歌对我而言很重要。爱情一直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是大家生活的一部分,我希望能为大家唱出一些爱情的经历。

有一首21年推出的《I'm Sorry》,它是我比较少有的风格。那时是在一个制作人的生日会上,刚好有一台钢琴,那一天晚上的创作很奇妙,大家聚在一起写歌,那首歌便是在那一天晚上创作出来的。我做了这么多张专辑,其实很多歌曲我都是被害的,受害者,很惨的。但《I'm Sorry》不一样,可能是对我另一半稍微有点不好的,可能对方是被受伤害的,这个题材我很少唱,但出了之后很多人发消息给我,有女生说自己也有这个经历,能为大家表达唱出他们的爱情故事,我会很开心。所以即使是情歌,我还有很多的类型还没有唱到,我希望有更多题材可以演唱。

而之所以这次演唱会叫「情歌告白」演唱会,它是我出道10年的一个领悟,在这个演唱会上能把几十年的心路历程唱给大家听,我好希望观众能有一个非常愉快的晚上。这是我非常想要的表达,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有正能量的人,我希望未来唱一些不同的励志歌,但我更希望大家在那一天感受到我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有时候做音乐就是这样,很多歌是想要给大家深度,但人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快乐,所以我希望这个演唱会能够带给大家快乐。

这一次的中心,我希望能够让大家嗨起来,我会想要互动多一些。因为情歌大多是慢歌,但我这几年听演唱会很多,我听演唱会又是想要嗨起来的,想要跟台上有互动,这让我会觉得很开心。所以这次我也会从观众的角度出发,问自己「我听这个演出会想打哈欠吗」,我不希望我的观众看到我的演出打哈欠。所以这次我自己的目标很简单,我希望大家能过一个非常开心、不要打哈欠的一个晚上。我会有快歌,也有像比如说《琢磨》这种伤感的,我也会加进去,在编曲上花点心思,做一些改动。当然,目前最难解决的是舞蹈部分,可能我自己的歌本身没有太多跳舞歌,我需要从其他节目里面唱过的一些快歌放到这个演唱会中,做一些改编,可能是串烧,但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总之这次的比重是原创歌比较多,我自己的歌会比较多。因为是自己的演唱会,所以可能要把比例严格控制在7:3这样。

09

今年我30岁了。毕业的那一年我真的觉得30岁就是极限了,其实28岁也差不多,所以我觉得自己还蛮幸运,30岁的我还在这个行业。

我以前觉得30岁真的很遥远,自己肯定会很老,但现在知道要保持好心态,反正跟20岁没差,心态真的很重要。因为如果心态很老,比较佛系,可能也不会有太多进步。但现在的我,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没尝试,有很多事情要突破,所以30岁更要学会如何爱自己。

当然,30岁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礼物,就是《乘风2023》。虽然这个节目走得不远,但这个节目能让大家认识到我,知道我踏入了30岁,然后我会有一个新的突破、新的成长、新的自己给到大家,我会很开心。因为今年刚好碰上了一个非常能代表30岁的节目,都是给自己的一个礼物。

而如今30岁再回看当时的“101”,我看到了很多跟节目刚出来时不一样的东西,接你飞机的粉丝数量一直在慢慢减少,人气肯定不及节目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多争议。

我前两张专辑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说我唱歌真的火不了,这个声音肯定火不了,我唱法很硬,有很多评论会说我比那些本来唱功就很差的人都不如,很多人会一直打击我说我这样唱歌不行,我曾经真的不断地怀疑过自己到底是不是做不了歌手。

当然,作为歌手听到这些讨论,我有过叛逆,有过很情绪化的时候,但我后来也跟自己和解了。很多歌手确实很好听,但你不能去一味模仿别人的唱法,我庆幸自己坚持了自己的唱法。大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不要去模仿,是我做歌手的一个目标。所以当我进入这个行业,他们说我声音不好听,唱法不行,我还是得坚持自己的唱法,现在还要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

而对于很多评论,他们其实都不见得真正了解我。他们说我不火,评论我的不火,这不恰恰说明我没那么”不火“吗?我承认自己还没有大火,但如果因为看评论让自己很自卑,我不要让自己总处于自卑的状态,我要让自己处在一个自信的状态。

所以,现在的我,对于网络上的评论很平常心看待,毕竟这个行业一定会接收到各种声音,所以我努力想要自己做得更好。如果我自己也想以后要比“101”的时候更好,粉丝更多,我就一定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做。(完)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